创新药研发需要这样的人(二)
米乐体育直播

  实用主义者认为,与客观世界的关联越小,与人的需求的关联越小,该事物的实用价值就越低,它被考虑的权重就越低。

  创新药研制难,所有细节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不是为创新而创新,创新药的价值在临床,创新药的价值在使用,在疗效,而不是只是新而已。没有实用主义观念,只从大处着眼,就会被细节拖累,摔的七荤八素。事无巨细,推动前行,落实着地,才能厚积薄发,才能一步一个脚印,才能让创新每一步都走的沉稳。

  创新药一旦成功,其投资回报很高,同时也要看到创新药的失败率很高。创新药研发周期很长,10年起步,20年、30年常见,参与的人很多,一旦失败,是很多人的事业追求、很多钱的投入、很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失去。

  贝达药业原首席科学家谭芬来博士表示,做药就是做产业,做创新药不是赌博,而是要全身心的做好筹划和准备,没有落地生根的想法和全盘考虑,那是会害死人的。

  北京文丰天济医药总经理陈庚辉博士指出,做创新药的想法,很多时候是研究工作一步步扎实推进后的必然结果。不积跬步,无以达千里,每一步走实了,下一步就敢迈开退。

  能做创新药研制的人,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,都是聪明人,都是智商超群的人,都是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。但,这些都是必要条件,不是充分条件。

  保罗杨森是国际制药界的翘楚,他研发了80多种已被证实对人类、植物及动物都有极大帮助的药品。他和他的同事们合成了芬太尼家族,还有许多其他强效镇痛剂、氟哌啶、依托咪酯等。另外,他们还合成了许多重要药物,在精神病学、寄生虫学、胃肠病、心脏病学、病毒学和免疫学领域发挥了极大作用,是20世纪全球发明新药最多的科学家。打破常规,不拘泥于原有理论、思维框架,是保罗杨森的耀眼光环之一。他不只是在新药研发、药品制造方面经常打破常规思维,还在用药品服务人类健康方面,第一个走进改革开放刚起步的中国,在中国建立第一批跨国药企之一,将大量实用新药为中国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提供服务。

  打破常规,也是陈庚辉博士常说的一句话。当初他们紧跟科研热点,通过深入研究自然界的动植物寻找新的药物,从而发现了本维莫德这个全新化合物。经过无数次探索和调整,最终找到和确定了本维莫德治疗自身免疫有关疾病,首先是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方向。陈庚辉博士表示,这是一个开拓性的尝试和探索,在关键时候要打破很多固有的研究思路和观念,要获得一些必要的科学技术基础支持。乐于向他人学习,也乐于指导他人,就会有打破常规的观念。可以说,创新也是锥子精神,立足当下,挑战假设和教条主义,打破常规,寻求突破。

  大家都知道,创新药研发是“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回报”的“三高事业”,如果缺乏专业自信,缺乏一定的总实力自信,“认准了的事”就容易成为“草率决定的事”,一定不可以做草率决定的事。一旦认准某个创新药研发,遭遇挫折、失败、失意的情况必然非常多。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,小组成员更替,合作伙伴更替,投资方的更替,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影响研究进程的,还有一个最要命的是,政策变化。立项的时候依据的政策,可能在实施一大半的时候,变化了,很多事情要推倒重来,或是方向得大幅度调整。与其说是失败,更要说的是挫折。挫折不是失败,而是适应和调整。真是失败了的话,这个新药研制就要另起炉灶了,新的研发方向,新的作用机制,新的靶向目标,新的疗效期望。

  应对挫折,近代人都喜欢讲湖南人的典型性格:“霸的蛮”,这是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坚韧不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。创新药研制成功的科学家及其团队,真要细究起来,都有这个性格特征。一旦研发方向确定,创新药研发就成了“认准了的事”,那就要千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困难,不断调整不断适应,最终研制成功,上市应用。

  治疗银屑病的全球首创新药本维莫德的研发成功历时近20年,从基础研究、临床前研究、临床试验到产业化成功,他们面临过科研人才、政策环境、资金支持、科研思路、生产质量控制等诸多挑战和困难。陈庚辉博士说起这个经历,总是要往后梳拢一下头发的,“我们挺过来了,非常不容易,我以前头发很多很密的,你看,现在这头发少了,都快成为小老头了”。

  不少研发成功的创新药,在思路和进展被无法走出困境的科研团队无奈放弃后,他们失败了,另外坚持下来的人却可能做出来了,推出上市了。让挫折止于失败,让挫折转化为成功,就得坚持创新药研发的“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”信心,霸的蛮,要擅于沟通,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,要能正视自己的无知,深谙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从而集思广益,从而从善如流,才能将挫折转化为机遇和信心,才能百折不饶,就是“不经历风雨,怎么见彩虹”,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体现。

  创新药研制,是未解决工作岗位问题,还是为了赚生活开销的费用,或是发表几篇论文升个职称,还是就是要与众不同,特立独行?

  药,是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,是需要大爱精神的。研制创新药,唯有解决健康问题,才有持续奔涌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毅力,才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断和团队协作的成效。解决健康问题,满足临床需要,推动产业进步,那些工作岗位、职称、职务、收入,也就不是问题了,也就不会成为研究的动力或目标。

  伟大的科学发现,才能结出创新药硕果。创新药的临床价值,才是评估其伟大与否的关键指标。

  具有大爱精神,具备很高的悟性,这样的科学家,就具备极高的人格魅力,就能激发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,就能引导创新药研制的规模化、集约化和精准化。

  经过这次新冠疫情防控,全世界各国的应对措施和成效,能够准确的看出,人类健康,必须呼唤大爱精神。

  大爱精神,不是口号,而是非常实在的落地到具体的国家、民族、地区和具体的人身上。创新药是特殊商品,有其具体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。解除人类疾患,也有各种投入和产出考量。大爱精神,既要为解除人类疾患病痛提供强有力的新武器;又要充足表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。

  保罗杨森是比利时科学家,他的一生,充足表现了这种大爱精神,他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,同时也为中比两国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,因为他,中国很多人开始关注、了解比利时这个国家。

  陈庚辉博士、谭芬来博士等,都是从中国走出去深造的科学家,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家国情怀。近年来,很多海归学者在国内取得了众多骄人研发业绩,不是他们不愿意在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中发展,而是国内提供了更适宜的科研实践环境,能让他们脱颖而出,能更好地将他们的理论、想法和能力更快地体现出来,更快的获得成果。

  科学家的家国情怀,实际上也是家国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情怀的共鸣。陈庚辉博士说,这么多年回归开展新药创制工作,无论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,还是皮肤科临床科研团队的专业支持,投资方的支持,还有注册审评部门的与现有金标准药物对照的“头对头研究”指导,科研团队合作的坚持,包括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经济网在内的主流媒体的专业和深度传播,其实,他都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已经越来越具有包容、博爱精神,“这种精神,是有感召力的,悟性往往不是压抑出来的,而是兴奋和愉悦迸发出来的”

  创新药研制,需要科学家的这些特质,更需要助力创新药成果转化、临床应用的政策和人文环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